近日,北京农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徐践教授团队在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(中科院一区Top,IF=8.9)在线发表题为“Three-dimensional trajectory extraction and flower structure coupling method for bee-flower interactions”的研究论文。
蜜蜂访花轨迹与花部结构间的空间关系,对于理解传粉引导机制和优化授粉策略具有重要意义。然而,当前研究普遍缺乏对轨迹与花部结构间动态耦合的系统解析,主要受限于高精度轨迹获取与花部结构还原手段。
该文以草莓花与中华蜜蜂为研究对象,构建了一套融合μ-CT、紫外及RGB-D视觉的多模态数据采集与融合系统。在统一坐标系下,该系统能够实现蜜蜂三维飞行轨迹与花部结构的对齐与融合,从而支撑感知输入、飞行行为与花部结构交互的统一建模。

研究结果显示,蜜蜂约40.2%的停留点集中于生殖器官,是活动的核心区域;蜜导占比20.3%,提示其在导航与定位中发挥一定引导作用。该方法实现了蜜蜂轨迹与花部结构的融合,为“感知—决策—行为调整—结构交互”过程建模提供技术支撑,也为精准授粉策略与仿生系统开发提供数据基础。
北京农学院硕士研究生冷颖、冯帅奇与钟梓易为该文并列第一作者,北京农学院徐践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,该研究得到了“数字京村”技术及装备集成应用专项资助。
全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ompag.2025.1108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