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2日,学校组织召开科研工作务虚会,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学校科研工作进行专题研讨。会议由科学技术处秦岭处长主持,王慧敏校长、姚允聪副校长、二级学院院长及科学技术处工作人员参加会议。
王慧敏校长介绍,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》提出,要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。作为北京市属农业高校,如何积极应对种植养殖业外迁形势,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。
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各二级学院的科研工作,各学院院长踊跃发言。目前学校相关工作基础有:生物学院立足自身研究强项,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,现已有四个产品获农业部肥料登记;植科学院逐渐将科研发展与学科建设、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,努力形成核心竞争力;动科学院与北京、河北的养殖、兽药等企业已建立长期合作关系;经管学院通过参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等工作,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,而且学院拟今年十月份举办京津冀研讨会,以学术交流的方式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;计信学院与河北农业大学、天津农学院相关学院已建立多年联系,暑假期间将进一步同相关单位接洽。
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学院和学校的发展,学院院长认为: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学校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,学校如何抓住机遇,引领京津冀农业发展,非常重要;协同发展后,会出现很多新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,学院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,积极投身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,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,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;学院要明确定位,围绕产业发展,建立长期研究目标,形成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;学院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。
最后,王慧敏校长提出,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,要有忧患意识;科学技术处要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对办法,尽快与相关单位协调提出学校成果转化具体思路和办法,并加强与北京市相关委办局接洽;学院要积极与京津冀相关高校、研究所、企业对接。